原来格林童话原版都是讲给少女听的西方女德故事

欧洲以前的所谓童话,不是讲给孩子听的,而是讲给少女,很多童话故事不过是欧洲以前的女德女训故事罢了。

首先,格林童话的作者不是格林兄弟,格林兄弟主要负责的是童话的收集和编辑工作。

这些童话故事,尤其是在世界范围内著名的童话大多是来自民间,主要由几位女性口述、格林兄弟俩记录与编辑,就是说格林童话是女人们讲述的故事。而格林兄弟为了故事集的出版量而删除了很多黄暴桥段,以使童话故事也适合孩子阅读;

第二,格林兄弟在世时发行的七个版本格林童话都是献给一个女人的 – 贝蒂娜.冯.阿尼姆 (Bettina von Arnim, 德国浪漫主义时期女作家,与同时期的格林兄弟关系甚笃);

第三,格林童话最著名的几个篇目的主人公都是女性,且以其命名, 比如《白雪公主》、《灰姑娘》、《莴苣姑娘》、《小红帽》、《睡美人》;

尽管逾一百五十年以来格林童话已然被当作经典儿童文学,然而儿童并不是童话最初的目标读者。

这些所谓的“童”话其实是“女性读物”,它们是来自女性、关于女性、献给女性的故事。

因此,童话故事并不是无害的充满想象力的儿童读物,它们其中包含了特定历史社会背景下的女性行为准则。

这也就是为什么童话故事总是呈现出”符合”两性行为模式的特定的男女主人公。

就像德国童话研究者Otto F. Gmelin于上世纪70年代所言:“童话就是特定人物在特定行为模式中扮演特定角色,从而导致一个结果以及得出一个道德。”

童话故事所呈现出的男女主人公最为经典的行为模式莫过于:女性陷入困境、消极无为等待获救,而男性是女性的救星和解放者。

这一模式在名篇如《白雪公主》(王子救了中毒的白雪公主)、《小红帽》(猎人救了狼腹中的小红帽)、《灰姑娘》(王子救灰姑娘脱离继母的虐待)、《睡美人》(王子的吻唤醒了沉睡百年的公主)里都可以找到。

美国女性主义记者、作家与社会活动家Susan Brownmiller于70年代在她的《违背我们的意志:男人,女人,和》(《Against our will: Men, Women, and Rape》)一书中将童话中女性美好的、沉睡的消极状态解读为男权社会下定义的女性的性感。

乍看之下似乎童话故事中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爱情与并没有任何联系,那是因为格林兄弟在编辑童话故事时对“”进行了“yan割”与无害化,以使其书适合孩子们阅读从而销量更大。

格林童话大多取材于民间流传的故事,这些故事有些是来源于更早的日耳曼民族的民间神话传说,有些故事中透着希腊神话的影子,而有些故事则是来自其他艺术童话作家的作品。

比如《睡美人》和《小红帽》就来自于比格林兄弟早一个多世纪的法国作家夏尔.佩罗(1628-1703)。

佩罗的”童话”故事本意不是写给儿童看的,而是青春期女性,所以他故事的女主角往往是15、16或者待嫁的年龄。

比如夏尔·佩罗的小红帽并不是儿童,而是一位少女,故事是为了告诫少女们警惕男性、保护贞操。

其中不乏杏暗示的描写:红色象征杏成熟和杏欲,“小红帽”代表还不谙杏事的少女,她不听从妈妈的告诫而被代表着男性的“大灰狼”所吃掉,即被诱jian。

在佩罗的版本中,当小红帽到达外婆家时,打扮成外婆的大灰狼对她说:“我亲爱的小红帽,把你带来的东西放一边,把衣服脱光,上床躺到我身边来。”

而当小红帽问“狼外婆”胳膊为什么这么长时,大灰狼回答道:“为了更好地搂住你。”

而佩罗的《睡美人》就是个教育青春期女性守住贞操等待线岁上陷入了沉睡,等到真爱后才被唤醒。

佩罗的《睡美人》故事结尾处还有一首小诗,题为《教诲》(Moral),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这个故事的女德教育意义,这里试着翻译两句:

夏尔·佩罗的《睡美人》是借鉴于比他更早的意大利作家吉姆巴蒂斯达.巴西耳(Giambattista Basile,1575-1632)的《五日谈》中的名篇《太阳、月亮与塔利亚》。

国王离开后,塔利亚在沉睡中生下一对龙凤胎,这对孩子在寻求妈妈的乳汁时吸允出了扎入塔利亚手指中导致她沉睡的纺线,她醒了过来并给孩子命名为“太阳”和“月亮”。

在佩罗的故事中,王子被公主的美所迷,因而跪倒在公主床前,公主便醒了过来;在格林的版本中,王子只是给了公主一个吻。

佩罗与格林兄弟去掉巴西耳原版中的奸污桥段,是为了让这个故事教化少女:真爱是需要等待的,结婚后才可以献身。

文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承载着伦理教化作用 ,要么它直接告诉你一个道理,要么它通过提高你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德育的效果。

童话中女性的理想形象是:美丽、善良、乖巧、忍耐、任劳任怨、品行端正 – 就像灰姑娘和白雪公主。

如果你做到了,无论你处于何种绝望恶劣的情况,都会赏给你一个王子,他会解救你,并且带给你富有和幸福,甚至可以让你起死回生,就像睡美人和白雪公主一样。

这样的理想女性形象是符合格林兄弟所处时期的时代品味的,是一个男权社会的产物。

尽管童话往往都是happy ending,但是它所呈现出来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理想的乌托邦,而是照见了男权(父权/夫权)为上的真实世界。

在这个童话里父亲为了从魔鬼那里获得财富,不惜砍掉女儿的双手,而女儿则对父亲说:“亲爱的父亲,随你怎么处置我,因为我是你的孩子。”

由故事中的女儿宣之于口的父权在格林兄弟所处的时期是确实存在的,不仅仅是文化上。

比如在18、19世纪格林兄弟生活的时期男子需要先通过女方父亲的许可才可以向女方求婚 。

而且存在于法律层面上, 因为女性是无法律行为能力的,这就是说她自己无法签订任何契约也不能处置自己的财产。

已婚女性的监护人是丈夫,未婚和丧偶女性则由父亲监护,无论丈夫还是父亲都可以违背女性的意愿为她们订下契约。

这也就是《没有手的姑娘》中的父亲拿女儿与魔鬼结契而女儿逆来顺受的现实社会背景。

在童话中妻子与丈夫的关系方面,德国格林童话研究者Lutz Rhrich指出童话中丈夫与妻子的关系往往是统治关系,甚至会出现家暴。

“有男子气概的意思是能够控制妻子 —— 无论是言语上还是使用暴力。一个丈夫威胁着要揍他愚蠢的妻子在童话里被当作非常正常的婚姻生活。”

比如《聪明人》里的丈夫要离家三天,他嘱咐妻子要将家里的三头牛以不少于200银币的价格卖掉,他威胁到:“我可以跟你说,如果你做了蠢事,那我将会把你的背刷成蓝色,不是用颜料,而是用我手里的这根棍子,这次上的色一定会保留一整年,这点你尽管放心。”

然而这些童话故事里的日常家暴、杏侵犯被格林兄弟无害化、隐化甚至是美。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