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林徽因这样当母亲:喜欢给孩子买书,从不讲低幼故事,对待孩子很“平等”
提及她,人们往往热衷于谈论作为爱情女主角的林徽因,或者作为建筑学家的林徽因,很少有人提及她作为母亲的角色。
1929年,林徽因25岁的时候,在沈阳生下了她和梁思成的第一个孩子——女儿梁再冰。1932年28岁时,第二个孩子梁从诫降生在北平北总布胡同。
给女儿取名“梁再冰”,是为了纪念“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给儿子取名“梁从诫”是为了纪念宋代建筑学家李诫。
到1955年,林徽因去世的时侯她的两个孩子都已长大、结婚,女儿梁再冰的儿子也在这一年降生,林徽因已是外婆。
1928年底,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蜜月之旅,也是探访欧洲古典建筑之旅。归国途中留影
热爱读书和写作的林徽因,喜欢给孩子们买书,书一直都是家里最丰沛的资源,但她从不逼迫他们一定要把每一本都读完。不过两个孩子都像她一样,非常热爱阅读,曾一度,女儿梁再冰沉迷于读书,视力下降得厉害。
林徽因没有直接制止她,而是画了幅“戴着眼镜的袋鼠”的漫画给她作为提醒,并在旁边用小字写道:“喜欢读书的你必需记着同这漫画隔个相当的距离,否则……最低限度,我一定不会有一个女婿的。”一如既往的林式幽默。
两个孩子均在10岁左右的时候,便已读完了《绿山墙的安妮》《小妇人》《埃米尔捕盗记》《爱丽丝梦游仙境》《人猿泰山》等国外作家的作品和中国的四大名著等书。孩子们稍微大一些后,她便鼓励他们阅读英文原版书,有时候,读到自己喜欢的书,她就推荐给孩子们,让他们读完后同自己讨论。她自己本身学贯中西,在读书方面也是如此,既读《聊斋志异》《西游记》,也读拜伦、叶芝的诗。
林徽因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但她从不讲大灰狼与小白兔这种低幼型的儿童故事,即便在他们很小的时候。《米开朗琪罗传》和屠格涅夫《猎人日记》都是在孩子们小时候,林徽因讲给他们听的,很多很多年后,已是中年的梁从诫说起小时候妈妈给他们讲的这些故事,都还一直记着。
她也会给孩子们讲自己写的小说里的故事,或者带领他们读自己写的诗,兴之所至,会在孩子们面前大声朗诵《哈姆雷特》里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梁再冰喜欢妈妈写的诗,幼年时,就把它们一首一首地抄在本子上。
一直以来,林徽因都是用对待成年人的方式对待她的孩子,这大概受她孩童时期与父亲林长民的相处的影响。林家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中从未有“娇宠”两字,她把这样的相处模式也同样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林徽因和梁思成做乡野调査最频繁的时候,他们常常在外省一待就是几十天,孩子交由林徽因的母亲和家里的佣人照看。林徽因在路上通过写信与孩子们交流,她用孩子能看懂的语言告知他们自己在做什么,与孩子们建立了一种平等的关系。
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的野心已经十分明显,已经嗅到战争气息的林徽因在给梁再冰的信中说道:“我们希望不打仗事情就可以完;但是如果日本人要来占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
七七事变之后,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童年因为战事而中断。林徽因和家人一边往西南转移,一边给中断正规教育的孩子们辅导功课。
日本军队在中国的野蛮举动激发了林徽因的爱国心,她给他们讲《唐雎不辱使命》这样的故事,一边带着孩子们读原文,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把一篇对孩子而言很枯燥的古文,演绎得像一场电影。或带领孩子们读杜甫和陆游的诗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林徽因是个急脾气女人,在孩子们面前却是个温柔的母亲。梁再冰喜欢小猫,林徽因便给她领养了一只,并取名为“明儿好”。后来,“明儿好”因为长寄生虫死了,孩子们很伤心,林徽因提议为它举办一个小小的葬礼,带着孩子们一起为它做了小花圈,并在上面写上“纪念我们的小爱猫——爱你的一家人”。
梁再冰自小怕狗,林徽因为了消除她的恐惧,便鼓励她养一只很小的狗,并给它取名“冰狗”,以示这是梁再冰的狗。林徽因去世后,每每谈到自己的母亲,梁再冰都会难掩痛苦思念之情,忍不住落泪。对母亲的思念,更是写了一纸又一纸。
林徽因从未掩饰过对做家务事的厌恶,有时候,她宁愿去到小县城考察古建筑,忍受着三餐不饱、交通不便的痛苦,也不愿意留在北平一边享受安逸时光,一边被生活杂事淹没。她在给朋友的信中说:
当我在做那些家务琐事的时候,总是觉得很悲哀,因为我冷落了某个地方某些我虽不认识,对于我却更有意义和重要的人们。这样我总是匆匆干完手头的活,以便回去同别人“谈话”,并常常因为手上的活老干不完,或老是不断增加而变得很不耐烦。
我一起床就开始洒扫庭院和做苦工,然后是采购和做饭,然后是收拾和洗涮,然后就跟见了鬼一样,在困难的三餐中间根本没有时间感知任何事物,最后我浑身痛着着上床,我奇怪自己干吗还活着。这就是一切。
但作为一个母亲时,她凡事都亲力亲为。即便孩子生了病,她也不会将他们完全交给医生,大概是因为她自己久病成良医,她会去同医生商量治疗方案,然后把孩子带回家自己照顾、调理,很少让他们住在医院里。
她也像普通母亲那样,以自己孩子为豪。病重期间,女儿去医院看她,她也振奋着精神招呼熟识的医护人员说:“你们快来看我女儿,她的身体和脸色多好啊。”梁再冰去当兵时,一向坚强的她哭了好久,怕自己病重再也见不到她了。
林徽因流传最广的一首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写给儿子梁从诫的,是儿子出生后,一位母亲的全部情感的倾泻和喜悦,也是林徽因情感表达最为浓烈的一首诗,韵律也极其优美,是情绪被激发至最顶端之后倾泻而出的作品。读林徽因写的关于爱情的文字,总会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一种理性的情绪在她身后拉着她,使她不至于投入太多情感,宣泄得也没有那么彻底。而对于亲情,为人母的喜悦,是放肆的,纵情的。
■文/选编自《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作者:程碧,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