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王朝群,笔名风铃儿,小学体育高级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二级心理咨询师,多篇作品入选小学和初中阅读教材。出版有《奔跑吧,孩子》《一条领带的梦想》《雪花飘飞的冬天》《孩子读得懂的莎士比亚·悲剧卷》。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中国校园文学》杂志首届文学奖、《意林·少年版》年度作品奖、“读友杯”优秀作品奖。体育题材小说《小个子的荣耀》入选《中国儿童文学精选集》。
在上学之前,我整天风一样跑在村庄里,大人没去过的地方我都去过,比如水渠的桥涵低下、看瓜人搭的棚子里。我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而且和一帮还没上学的孩子搭伙成群,双脚不停,即使路过家门也不入,每到吃饭时间母亲就扯着嗓子东街西街上喊我。当然,村里野孩子多,母亲大都嗓门大,谁也不笑谁。
忽然有一天,我从翻墙爬树、下河、偷瓜的野娃子队伍中落了下来。因为我听到了从未听过的东西。那东西到底是什么?就是广播里的故事了。
记得那天刚刚在水渠里玩过泥巴,个个看起来都是滑稽可爱的泥娃娃。有人说“走,水库边洗洗去”,就又一起嘴里喊着怪声音向水库去了。
这时候大队的喇叭响了,声音大得震耳朵,但一直都漠视这种声音的我却突然被喇叭里传来的故事吸引了。奔跑中慢慢站住,还将耳朵转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听着,听着,静静地听着。
讲的故事是《小马过河》,喇叭里讲故事的老师声音甜美,棒极了。把一个缺乏生活经验、又胆小犹豫的小马形象刻在我的脑海中。从此,喇叭一响,我无论干什么都会停下来,静静站着听。但是,因为大队的喇叭是由人来播放,没有一定的时间规律,以后再也没有听到过那样好听的故事了。直到有一次,邻居家的收音机里又传出了讲故事的声音,我就又站住了,隔着院墙听故事。——那时我家还没有收音机呢!
可是,家里人多出出进进,说话的、干活的,不断打扰我,就干脆搬来一个板凳站在上面听。还是不行,等我排除干扰找了个地方再听的时候,故事也已经讲完了。
“奶奶,那收音机里的故事,能让我再听听吗?”我不甘心,又跑到邻居奶奶家央求奶奶放故事给我听。
“哦,傻孩子,节目有时间,时间过了就只能等到明天这个时间再听了。明天你来听吧!”奶奶说。
我在奶奶家听故事听得挺好的。但奶奶家新买回来一头小花牛,是黑白两色的,两个耳朵和鼻头黑黑的,脸却是白色的。我觉得它可爱,总想伸手去摸。当我笑盈盈手快触到它的时候它却扬开四踢突然跑开,吓得我一哆嗦大哭了起来,从此看着花牛就躲,再也不敢去邻居家了。
但是,这种事情不能给奶奶说,奶奶又不怕花牛,会笑话我的。所以,就想办法听故事,反正奶奶只要在家都会开着收音机。
瓦房边经常立着木梯,而我家的瓦房和奶奶家的瓦房是连在一起的,这简直让我惊喜。顺着木梯爬上我家的瓦房,再越过界墙爬到奶奶家的瓦房上听故事,简直好极了。故事听得清清楚楚,更没有其他人和其他声音来干扰我。我顺着瓦的斜坡坐下来静气凝神,可以一动不动把故事听完,然后又在屋顶上四处看看,才又越过界墙沿原路回到地面。
第一个发现我坐在房顶上的是爷爷。有一次他送朋友,刚出屋门,回头一看却看到了屋顶上的我,吓得指着我说不出话来。
我想爷爷一定是怕大声喊我下来会吓到我,一吓到我,万一从屋顶上滚下来怎么办?所以,爷爷叹了口气,柔声说:“你别动,爷爷接你下来。”
故事还没完,我给爷爷摆手,爷爷急了就一边稳住我,一边爬上梯子捉我下去。一落地,我的立刻就挨了母亲重重的几巴掌。因为爷爷上木梯的时候,我在屋顶上的消息已经传遍全家,大人们都聚集到这屋檐下,母亲不打我简直是不给大家面子。母亲也就连同她的揪心和生气一起使在了手掌上,打到了我的上。
故事是听不好了,我也上学开始识字了,新书一发不吃饭不喝水都要先看完书。会的字就大声读出来,学广播里讲故事的老师那样,不会的字就小声随便读个什么音,自己还很得意呢!
后来,发展到什么书都看。拿到一本书先翻一翻,把图和标题看完。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把觉得有意思的先跳着看,最后再看剩下的。
看得多了也讲故事。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老师让看图先讲一讲,同学们都缩着头没人敢讲。我却高高举起手来,老师就很高兴地让我讲。讲就讲,我一字一句学着广播里老师的样子,既讲图上有的内容,也讲我自己结合图意想象出来的内容。讲完了,同学和老师都给我鼓掌,自己也颇为得意。老师还预言说:“你的作文以后会越写越好的。”后来,我的作文果然越写越好,多次被老师当范文读。
但是,读书的习惯一旦养成,不读书会很难受,所以只要有书我都读。记得有一回走亲戚,去了大姨家。姨夫是中学语文老师,家里杂志多、作文书也多,我就搬了一摞躲到后院没人的地方去读。越读越觉得好,越读越欢喜,竟然误了午饭时间。
我从初一开始就因为个子高去了县上排球队,后来又去市体校田径队、省体校田径队,但我都和书结缘。没钱买书,借队友的书看,去学校图书室看书。节假日不回家,就看书。晚自习做完功课,又会拿出书来看。
看得多了也开始写,洋洋洒洒写了好几本笔记本。开始写了也要讲究用词,觉得自己的词语太贫乏就带着笔记本摘抄,凡是共鸣强的文章还整篇抄写下来。
记得还仿写,读《读者》就仿写《读者》里的文章,读《意林》就仿写《意林》里自己特别喜欢的文章。也写读后感,比如《三国演义》读后感、《儒林外史》读后感、《路遥小说集》读后感。
先看薄一些的杂志,再看大部头的小说。然后,先写诗歌散文,现在爱上写小说。而一个写小说的体育老师,她的文学梦却是从屋顶上听故事开始的。那些不识字的时候听来的故事是种子,几十年里生根发芽,现在也已经长成根深叶茂的树,我愿用一生去丰富它、喂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