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丨忆卿:所有不完美都值得追求和坚守——短篇小说《白色猛虎》赏析

随着年纪的增长,以家为圆心,以柴米油盐为半径的圆周,逐渐缩小,很多风花雪月都慢慢远去,曾经的年少轻狂也似乎是别人的故事。记得年轻时看到一些中年人的庸庸碌碌,想到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就害怕得要命,发誓自己这一生都不要过得如此俗气,可真来到了庸碌的中年,却发现一切都还好,妻子的唠叨、儿子的玩闹,虽不似少年游,但醉里渝音中的白发翁媪,也别有情趣。

渝音,是因为我这东北人已是重庆女婿,一口东北话身处渝音之中时时闹笑话,但说白发翁媪,小忆卿妈妈却不甚满意,她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头发出现一根银丝都很介意,为此时常感慨,人怎么会老啊?休息日早上,我与小忆卿嬉笑,她在一边放下书突发感叹,人生竟有如此多的琐事困扰着大家,真是各有各的烦恼。我问原因,原来她在看2022年第12期的《小说选刊》,其中一篇小说写得很好,文中一缕淡淡的忧伤感染了她。

学生时代我曾看过很多小说,中外名著,传奇笔记,先锋现代解构等各流派,也有通俗如武侠爱情者,不过现在很少看了,一是俗事缠身,俗心难静;二是如今很多作者文学功底尚浅,小说匆忙上马,致使作品读起来味同嚼蜡,实在无趣。小忆卿妈妈说这篇小说作者是吉林省作协主席,你的东北老家哟,听她这么说勾起了我的兴趣,我已有四年没回黑龙江老家了,看一看东北老乡的作品,或许可聊解思乡之情,于是接过选刊翻阅起来。

小说作者为金仁顺,看名字像是朝鲜族,小说名叫《白色猛虎》,这名起得就带着东北人那股倔劲儿,粗犷狂野中藏着小小细腻。但我知道这不是描写动物世界的小说,名字一定有特定的寓意。小说不长,不到两万字,看到一半我就知道小忆卿妈妈为什么喜欢这篇小说了。我的老家是黑龙江省的一座小城,春节时她陪我回东北,看到小城被白雪盖成银白的世界,对她这个重庆女子来说,那是童话世界才有的样子。她也终于理解了,燕山雪花大如席,虽是文学夸张,但也是源自真实的生活映射。这篇小说里就有如此的雪景,作者只寥寥数笔,就把长白山的雪景描绘得极为出色,让她又感到了东北的豪放美。

故事主体并不复杂,一个叫齐芳的女人在芳华年纪遭到丈夫田大雨和好友赵小环的背叛,她一人将孩子田齐野抚养长大,并改名为齐野,自己也在长白山景区开了一家名叫“白色猛虎”的客栈。齐野长大进入社会应聘到一家事务所,并爱上了女上司杨枝,这个夏季他带杨枝回到白长山。几天相处,齐野知道当年的小三赵小环,也背叛了父亲,父亲查出身患癌症,找到齐芳进行忏悔,并给自己留了一百万,但这些都没能挽救他的生命。齐芳这边了解到杨枝是位归国硕士,虽然外貌秀美,接人待物得体,但已三十四岁,大了齐野九年,主要她还有一对不是同一个爸爸的儿女。几天来齐野与杨枝如胶似漆,反而齐芳和齐野这对曾亲密无间的母子却产生了从没有过的隔阂,假期过后,送齐野和杨枝离开,齐芳终于控制不住情绪,在极端失落中她忽然想起高一时遇到丈夫田大雨的情景,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一个半开放式的结尾。

小忆卿妈妈慵懒地伸伸腰,说作者的文笔很清新,故事也很有趣,看她欲言又止我知道她是感觉故事太简单了,听我这么问她点点头,最近她在闲余时间偶尔练笔,说要给平凡的生活找点乐趣,我好为人师地指导,要想写好小说,首先要先学会看小说,当然,烂小说除外。

这篇小说值得一看,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诚如小忆卿妈妈所言,文笔清新,可能和作者是女性有一定关系,但这种情感故事也本应用清新文笔来写,用笔太铿锵会大煞风景,就像有人用《满江红》写儿女情长,文词再优美,整体也不会协调,当然,哗众者除外;另一方面是构思精细,作者把齐芳曾经破碎婚姻的经历和儿子齐野现在被杨枝吸引的现状,巧妙结合在一起,相互认证,彼此烘托,读罢让读者在脑海留下三个印记,一个历经沧桑还保持尊严笑对人生的传统母亲;一个面对人生充满好奇且自信无畏成长起的大男孩儿;一个性感与优雅并存且能力超群又充满诱惑的新女性。

作者用第三人称叙事,开篇用一个小悬念先吊一下读者的胃口,齐野回来,齐芳来接,没在第一时间点明两人关系,从名字看,很容易让读者认为姐弟,同时迅速插入杨枝归国硕士的经历,交代第三位关键人物身份,然后用齐芳的回想让读者明白原来她和齐野是母子,按中国传统,子随母姓,必有故事,想究原因,敬请续看。

全篇下来,作者叙事不急不躁,齐芳走出了曾经不堪的婚姻,齐野在母爱保护下健康成长,杨枝自信的形象和处事彰显独立的人格,以及两个女人为一个男人的暗战,作者娴熟地运用顺叙、倒叙和插叙等手法,将每个人的前生今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使一个“儿子在成长过程中爱上另一个世界的女人,引发母亲担忧”的简单故事,让读者读起来津津有味。

这就完了?小忆卿妈妈有些置疑,看她表情我理解她的想法,如果只给这篇小说这么简单定性,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作者功力不够,用了大力气只写了一个鸡汤故事会;二是读者没读懂,喝了一大碗鸡汤却没品出个咸淡滋味。当然这两种情况都不存在,作者功力摆在这里,不吹不黑,作者的文字功底强过很多人;而我这个大才子,也不可能读不懂小说啊。这就牵扯到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这方面我要好好给小忆卿妈妈展示一下我的能力。

去年消夏时,我读了一部25余万字标榜为企业职场类型的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入笔,本以为“我”是主人公,可几章过后,作者却把故事重点放在办公室主任身上,然后通篇以“主任”、“工长”和“副总”等企业职位行文,我明白作者想让读者知道他对企业运作和文化是在行的,可读完我竟不知主人公是谁,“我”吗?显然不是,我只是一个“牵线人”;主任吗?应该是,可想来想去想不起“主任”姓氏名谁?其他角色,印象也全是企业职位拟人化的影子,没有一个清晰形象。作品表达的思想,一会儿是企业运作的难度,一会儿是同事的勾心斗角,可能最后作者也感觉枯燥了,硬生生加上副总和出纳小美女的婚外情,又写得扭扭捏捏,没有色情的大胆,更没有的魅惑,主要这三条线到结尾也没统一,收笔更十分仓促,只用“我”的离职来结束这二十多万字的混乱场面,而“我”对职场众生相的感慨也无法让“我”产生共情。

对了,小说为了凑字数,竟然完整粘贴了两篇会议纪要、一则销售通知和一篇生产规章制度,唉,要是把小说放在洗衣机里甩干,25万字最后可能只剩下标点符号了。看完后我十分恼火,我不是恼火作者的初中生作文水平,而是恼火自己这几年的眼光竟差到如此地步了吗?这样的小说应在前三章就放弃,如何会看完呢?这可能和小说前面的名家推荐有关,推荐的名家里有一位是我十分尊敬的作家,他的推荐语是“作者用自己十几年的职场经历为读者谱写了一首当代企业的颂歌,开创了企业小说的先河”,就是这句评语让我浪费了几天时间,现在作家们相互吹捧到如此地步了吗?怪不得很多人都说现在文坛没有“文艺批评”只有“文艺吹捧”。

我说这个事是告诉小忆卿妈妈,不管是写小说还是看小说,都要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作者写的什么故事?第二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第三个问题,小说传达的思想寓意是什么?把这三个问题弄清楚,不仅能写好小说,也能看好小说。

小忆卿妈妈撇撇嘴,说得这么复杂,你不是要过度解读吧?我笑,这世上所有文学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