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故事】孟州鼓楼老街:一条街巷述说红色烽火

出焦作市区向西南方向,车行约一个小时,便进入孟州市区。在孟州,提及鼓楼老街,上至八十老叟,下至年轻小伙,都能准确指出其所在位置,并随口讲两句与钟鼓楼有关的红色历史。鼓楼老街、钟鼓楼究竟在哪?蕴含着怎样的历史故事?为何孟州人对其感情深厚?

一处老街,一段历史。地名的背后,蕴藏的是当地群众对历史的纪念。近日,记者与焦作市民政局、孟州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前往,走在鼓楼老街的青石板上,感受岁月的印记,重温发生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红色记忆。

孟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巍巍太行,南临滔滔黄河,总面积541平方公里。孟州历史悠久,境内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孟州还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韩愈的故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历史名人都曾到此游览,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从地理位置上看,孟州西部是丘陵地带,海拔200米以上;东部地势平坦,海拔100米以下。1938年6月,孟县委员会成立。1942年8月,孟县县委迁往槐树乡岩山村,坚持开展地下斗争。1945年4月7日,孟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岩山村成立,领导全县人民,配合八路军同日、伪、顽开展血与火的斗争。1945年9月4日,孟县第一次解放,1946年,孟县第二次解放。199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孟县撤县建市,设立孟州市。

孟县钟鼓楼,与1946年打响的孟县第二次解放战役密不可分。据史料记载,孟县钟鼓楼位于县城中心的十字路口,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由知县万时俊主持建造,是旧时城市中心地带点缀式建筑。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复修,楼上悬钟、置鼓各一,晨鸣钟,暮击鼓。后又经三次重修。钟鼓楼为砖石结构,高七丈余,下为高台,台上层楼二重,上悬警旦洪钟一枚,下有四门,南曰仰嵩,北曰拱辰,东曰朝阳,西曰凝晖。

晨钟鸣,则城门启,万户活动;暮鼓响,则城门闭,宵禁伊始。鼓楼是中国古代用以司时的公共性建筑。在孟州民间,还有一段关于钟鼓楼的传说,据说当时修建钟鼓楼时,钟很大、很重,用了铁链、绳子,却无法承受钟的重量,更无法将其悬挂。正在人们着急之时,来了个老乞丐,拿了条破绳子,一下子就把钟挂了上去,等人们反应过来,老乞丐已不知所踪了。这个民间传说无从考证,甚至有点玄幻。但从这个被神化的传说中,能感受出钟鼓楼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钟鼓楼的身影已无处可寻,但关于钟鼓楼的史料以及发生在钟鼓楼的故事,却永远不会被忘记。焦作市民政局、焦作市地名办2021年开展的“保护地名文化 记住美丽乡愁”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活动中,征集了大量红色地名史料。其中,孟州市史志办提供了一段发生在孟县钟鼓楼、第二次解放孟县的珍贵资料。

1946年1月10日,中央和政府均向各自所属部队发布了“停战命令”。而原在孟津县白鹤镇驻扎的九十军五十三师密接上级“应迅速抢占战略要点”的命令,伙同逃亡孟津的张伯民自卫团于14日凌晨从白鹤渡口北渡,侵犯孟县的白坡、冶戍、清庄等村。一五七团三营和县政府秘书张寿珊(代理县长)、自卫团副司令崔德滋率一个中队占据了孟县。企图把孟县城变成北犯沁阳、济源、博爱及焦作的跳板,进一步控制豫北各县的军事要地。

为维护停战协定的严肃性,确保解放区人民生活的安宁,本着自卫原则,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于1946年1月16日命令三纵队七旅旅长赵兰田率部从修武西进孟县,驻扎在现在的谷旦镇禹寺村,当夜就召开了收复孟县城军事会议。太岳四分区部队也开始自卫反击,在西部岭区收回失地。

1月17日晚,由三纵队七旅所属的十九团(团长、副团长张林先)、二十团(团长左魁元)、二十一团(团长唐兴胜、政委邓家辉)逼近孟县县城。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旅部首先去信警告,指出其侵占孟县城纯属不遵守协定的背信弃义行为,令其立刻从所侵占的地方撤离。但遭到一五七团三营营长姚振玉及张寿珊一伙拒绝。于是,1月18日晚,十九团从孟县城北门、二十团从城东门展开攻击,二十一团埋伏于西虢一带,以阻击西来增援之军。孟县独立营在城外堵溃。此外,八路军太行四分区四十六团在汤王庙也作好了战斗准备。太岳四分区参谋长常仲连率领的两个团也设下埋伏,以防止其他方向的军队的援助。

孟县城墙虽在第一次解放时局部被摧毁,但军队这次入城后均进行了修复,特别是县城中的钟鼓楼是个制高点,由一个机枪排扼守。县城西北部的点将台也居高临下,由特务队长汤子杰率300人守备。从地形上讲,利敌据守,易发挥其火力优势。

1月18日23时许,七旅和孟县独立营发起总攻。十九团一营从西北城角突破攻入城内,战斗较为顺利,将敌军压缩到点将台和钟鼓楼两处。敌人依仗其制高点,用火力掩护,连续向七旅反扑,企图收复失地,均被一一击退。1月19日拂晓,十九团二营和三营九连、十一连在副团长张林先指挥下,以房屋为屏障凿壁穿墙,步步向钟鼓楼逼近。二十团从东门进城后,集中火力向钟鼓楼扫射,压制了敌人火力。

钟鼓楼系砖石结构,由于建于城内十字路口,四面开阔,易守难攻,部队不好接近。张林先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爆破手迂回靠近钟鼓楼,英勇的爆破手与钟鼓楼守敌机枪手同归于尽,而张林先也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牺牲。此时,十九团迅速占领钟鼓楼,俘虏了所有敌人。尔后,十九团二营、三营迅速返身增援攻打点将台的十九团一营。守敌张寿珊、汤子杰一伙地方团队见钟鼓楼失守,大势已去,缴械投降。1月19日10时整,孟县城第二次被收复。

岁月归去,地名常在。一个个真实的地名,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对未来的寄托。如今,孟州市在钟鼓楼旧址上重新规划,街口古色古香的门楼牌坊上刻着“鼓楼老街”四个大字,老街里的“尚文楼”为仿照当时的钟鼓楼修建。踏着青石板走进鼓楼老街,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仰望“尚文楼”楼顶的飞檐,抚摸楼体四周的砖石,仿佛穿越了一段历史,触摸了一段烽火岁月,思绪万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