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命题4大变化各科难度增加阅读才是硬道理

春季开学了,2023年高考复习进入一个更加紧张的阶段。大家在竭尽全力复习的同时,也很关注今年高考怎样考、有什么变化、题目难度有没有提高。而在此时,具有“高考蓝皮书”之称的2023年中国高考报告应时发布。

根据2023年中国高考报告,2023年以至今后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高考命题将面临四大方面的重大变化:

1、语文: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阅读面和阅读理解能力,阅读内容除了文学作品,还包括政论、学术、科普等,一共7种文体,要求考生既有阅读广度又有阅读深度。

2、数学:将加入了“复杂情境”,直击考生的思维能力,强调用数学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对考生的数学逻辑性进行考核。

对于2023年中国高考报告,很多老师和教育专家认为,今年的高考命题改革跟去年是一脉相承的,去年(2023年)教育部要求高考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今年继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把试题如何开放性、灵活性讲得更加具体、明确。高考试题难不难且不说,但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肯定是拿不了高分的了,甚至连及格都很难。

通过2023年高考蓝皮书,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素质教育”的时代真的来了,高考不再考查谁刷题更多、谁更会死记硬背,而是考查谁的综合能力更强,真正有天赋的孩子才会被好学校录取。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国家下决心要推进高考改革,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学生,能够做的,就是因应变化制定对策。

不管高考命题怎样变,考察的范围都已经划定,就是围绕教材上的知识点来出题,只要把教材里面的知识点都真正掌握了,就不用害怕。相反,以前靠补课、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记”出来的学习方式就失灵了,一定要克服对补课、刷题的盲目迷信。

语文阅读要求7种文体、数学加入“复杂情境”、理化强调探究意识,这些变化的背后,就是要求学生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杂乱的材料中抽丝剥茧抓住重点的能力。说白了,就是要求学生具有深度思考的能力,这些都要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加强锻炼。

如果仔细琢磨2023年高考蓝皮书中的4大变化,不仅语文对阅读量的要求提高了,数学、物理、化学也要求大家必须要进行有广度、有深度的阅读才行,否则连题目给的素材都看不懂,解答就更加无从谈起了。所以大家平时在学习之余,最好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

不得不说,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改革把“阅读是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了,只有通过广泛而深入的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才能在考场上取得好成绩。没有通过阅读培养起来的较高的综合能力作为基础,通过补课、刷题得来的各种所谓的高级解题技巧、快速提分宝典,都会失灵。对于这种趋势,家长和学生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笔者看来,这些变化早已有迹可循,最显著的证明就在小学的语文教材里。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里,有一个“快乐读书吧”的栏目,根据当前阶段的阅读训练目标、阅读能力要求的不同,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比如:给一年级学生推荐的是歌谣,给二年级学生推荐的是童话故事,给三年级学生推荐的是寓言故事,给四、五、六年级学生推荐的分别以科普读物、经典文学、世界名著为主等。如果学生都能够把“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名都认真读一遍,基本上涵盖了高考蓝皮书中提到的7种文体,不仅锻炼了阅读理解能力,学习数理化的思维也会得到培养。

所以,建议小学生家长,如果不清楚给孩子读什么课外书好,可以让孩子把“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单都读一遍。如果还是不知道该给孩子选购哪个版本的书好,建议给孩子买这套《快乐读书吧》,它收录了“快乐读书吧”的所有推荐书目,并按照一到六年级进行了划分,孩子只需要根据自己读哪年级去读相应的书目,就能循序渐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另外,它还准备有一个“大题库”,帮助孩子阅读后及时巩固学习效果,养成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不同学科、不同文体的思维能力。

教育改革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作为家长和学生,抱怨是没有用的,只有面对现实,根据改革方向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想办法化难为易,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而阅读理解能力是最基础、最底层的能力,最好从小学开始重点培养,建议家长们给孩子入手一套《快乐读书吧》,为将来中考、高考做准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