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书,侵害的既是版权也是他人工作,在价格上驱逐正版,最终伤害的是整个书籍市场,当然是毫无疑问需要和打击的。
我们可能在某些时间段都买过这样的书:它价格便宜,用纸粗糙,切边、排版没什么讲究,脱字漏字,更别谈图文印刷模糊。除了翻印,还有冒用、伪造作者之名的书。直至某天,你发觉它就是盗版。当然,在当时已知它是盗版书的情况也是有的,而仍然购买的理由,多数情况无非是这本书低廉,能省一笔不少的钱。若是一本书绝版,二手书的溢价又令人望而却步,此时也可能转而淘本盗版书。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新京报书评周刊向书友们发起了一次征集,回收这段购书、读书记忆。有人买了奇葩的书,刚看到“人死为鬼,鬼死为”,接着突然脱字了;有人收到心爱之人赠送的盗版之书;有人兴高采烈地从大人手中拿过书,除了封面有字,翻开一片空白;也有人发现继父帮买的《哈利·波特》是盗版,偷偷花钱买了正版书,但仍喜欢的是那本盗版书……盗版书无可奈何地成了我们阅读记忆的一部分。
这肯定不是什么盗版书的功劳。一本书是由作者、编辑、校对、制图、设计师和印厂工人等多个分工完成的,至于盗版书,侵害的既是版权也是他人工作,在价格上驱逐正版,最终伤害的是整个书籍市场,当然是毫无疑问需要和打击的。之所以盗版书能唤起一点读书记忆,其实只不过是因为书是比较特殊的产品,它的许多意义原本就由阅读者的人生经历和人生阶段构造。
阿之:小学高年级时迷上了类似于《花季雨季》那样的青春小说,后来在学校附近的书店买了好几本。书的内容没啥毛病,但书的封面都是漂亮的小姐姐(画风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网红主播),书名则是一股地摊言情小说的名字,比如《心动瞬间》之类的。其实当时有感觉那些不是正版书,但也不知道正版长啥样,后来才发现原版内容来自于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自画青春”系列。
“乔可考入重点中学,面对着的是理想、友谊与爱情间的抉择;沈浪上了职高,进了他梦寐以求的大饭店工作,但现实并不如他想象的那样美妙……”(“自画青春”系列之《火之晨》)
“夜似乎把一切都融化了,所有的一切都淹没在夜色的潮水中了。严格的军训使累了一天的女孩子们沉沉地睡去,偶尔传出一两声梦呓。”(“自画青春”系列之《迷彩》)
以上,是摘取其中两本的情节介绍,在字里行间都可读出具有年代感的青春描写。如今“正青春”的书友们大约也有类似的困惑吧,关于理想的、爱情的。至于其书封画风类似于“网红主播”,搜了几本,似乎也不像。
会不会是指下面这本?不过时间久远,画质模糊不清。有点像过去电视年代的法治类节目。
大梦初醒郭芙蓉:十多年前收到过一本书,真的真的很喜欢,一直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直到最近想在多抓鱼上出售时扫了一下码,才发现是盗版书。书是盗版的,但过去十多年我对它的喜爱却是货真价实的。
书评君:既然很喜欢,又保存了十余年,现在却要抛弃,所以你对它的“喜欢”……有没有可能是多抓鱼出错了?
报社人胡波特:小时候读过一些我不确定是不是“盗版”的书,但就像我始终不愿承认买过的第一张JAY的专辑是盗版,即便它刻有20首歌。印象里那些书的内容是有趣的,好像也就还不错。
偷偷吃宵夜: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哈利·波特。小学五年级的一天,我继父听说“哈六”中文版上线了,一大早就去买了一本,趁下课的时候从栅栏空隙里递给我。第一时间拿到自己最喜欢的小说,别提多开心了,上课也上不安稳,老偷偷摸摸瞄桌仓。晚上一回家,就躲在被窝里看。这本“哈六”和其他五本“hp”(指哈利·波特)一起搬了好几次家,每次都整整齐齐放在新的书架上。长大一点后,我才发现那本“哈六”其实是盗版的,翻译和纸张都有问题,但是小时候也没发现。我没跟继父说,只偷偷从网上买了一本一印“哈六”,和那本盗版的放在一起。虽然正版的更好看、更精致,可是盗版的那本才承载了我的童年。
书评君:假如他得知买的是盗版,多半会自责,但若是他看到你多年后的回忆和想法,肯定也会感到欣慰吧。我们或许都会猜到,定然有某个故事是盗版也承载了我们某段难忘的经历,不过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段购书记忆。他人真好,你人也真好。谢谢你的故事。
逢青:《哈利·波特与混血亲王子》,那印的是一本网络小说,还只有三分之一,家里有了电脑后总算找到了盗版原著,一口气看完所有。
书评君:刚想说“所以你其实最终也没买一本正版的”,结果发现你不是指用电脑搜索电子版,而是网购?
星晴一直会心晴:好多盗版书,小时候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还有好多好多,不过都被翻了好多好多遍,现在过了二十几年了,书都有了锈迹。
书评君:小时候的童话书,多是爸妈买的。他们可能无法分辨正版与盗版,只求能实惠地给孩子买几本书(有多少人能不考虑价格呢?)。这些书由此也构成我们长大后的记忆。曾经看到一篇文章,告诉家长买盗版书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危害,它总结了多种病症,包括对身体的危害。不知是不是作者认为,唯有如此病毒化的描述才可能阻挡家长买盗版书?相比之下,制造盗版书的却没有受到同等指责。或许是“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句对市场的某种误读,让人习惯性地加重怪罪买书的家长?
洁洁姐姐:没太多印象了,只记得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一本盗版书真的质量很差……封面还是模糊的。
书评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译林出版社和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等几家出版社都曾出版过荣格这本,不过最近的同名版本好像也是2014年的了。不知有没有其他译本,期待其他书友补充。目前能买到的是电子书和二手书。盗版书在这个时候顺势出现,也是可想象的。但又需要,又想要读纸质书,怎么办呢?唉。再版才是办法吧。
小辛:小学生地摊活动上,一块钱给我家小可爱买了本画工精良的二手《不一样的卡梅拉》,孩子看得很得劲。在某名网站一百块买的卡梅拉,整整小了一号不说,字迹模糊,纸质单薄得巧夺天工,孩子依然很得劲。我不得劲了。
书评君:其实地摊才不乏经济实惠好书的。我在摆地摊的老爷爷那花两块钱买到绝版的网格本《十日谈》。他也收书。后来,送过他几本书拿去卖,猜测也会十分便宜。
冻手写大师:因为我爸爸是在县城里卖二手书的,他经常去书友那里收书,收到的书很多是图书馆里淘汰的书,除此之外也遇到过盗版书混入其中。有次我爸丢给我一本贾樟柯的《小武》,让我作草稿本,结果一翻开,原来全是大白纸!只有封面是正常的……
Rick:读初二的时候,爱上了看武侠小说。我和同桌都是女生,我俩都喜欢看书,看书速度也一样,经常两人合看一本书,还能交流心得。那时候没有钱买书,我们俩特别爱到处借书。一次她神秘兮兮地说偷了表哥的武侠小说,我都忘了名字,就记得作者署名是古龙。然后我们在美术课上自习的时候一起看的,结果……那是一本黄色武侠!我们还是一起看完了,看的过程中我俩都是脸绯红,但是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我当时以为古龙小说的内容就是这种类型,觉得不该对文学有质疑。那本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