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的确有着许多的内容,但这个“原版”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个“原版”。
出自格林兄弟之手“原版”的《格林童话》除了一些翻译上的用词、语法以外,基本与市面上流传的版本差不太多。
这一点,格林童话在我国最早的全译本作者、德语翻译家杨武能曾专门撰文说明。
被他斥责为“一派胡言”的那些版本,是经过后人臆想加工后的产物。如日本作家桐生操改编的《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
由于掺杂了很多色情、恐怖、残酷的情节,打破了人们对童话的认知,才被误以为是所谓的“原版”。
但童话故事真的就是睡美人等着被王子吻醒,灰姑娘等着午夜的南瓜马车一样美好吗?
要追根究底的话,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去世前两年出版的《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就是目前流传格林童话的古老蓝本。
经格林兄弟修改的版本是,小红帽在森林中遇见了狼,她从没见过狼,也不知道狼性凶残,于是告诉了狼她要去森林里看望自己的外婆。
狼知道先到林中小屋把小红帽的外婆吃了,后来他伪装成外婆,等小红帽来找外婆时,狼也一口把她吃掉了。
两种版本的差异,在于创造环境的不同。对格林兄弟来说,能写出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是他们的毕生所愿,
。在童话故事盛行的时代,女性们在还是少女时,就已经结婚了,并且往往会有5到10个孩子。
对上层阶级来说,女性只是生育机器,她们经常还在哺乳期时,就不得不进行下一次的分娩。
但医疗条件极其简陋的年代,分娩是一个要命的活动,所以女性一旦发现怀孕就要写下遗嘱。
在十四五就当妈的社会里成长,能活下来就已经很幸运了,要想孩子不哭不闹,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恐吓。
所以说,那时候根本没有专门给儿童看的文学作品,怎么刺激怎么来。我们熟悉的格林童话、迪士尼童话,原本确实没这么温和。
大多数人熟知的格林童话版《灰姑娘》中,她的姐姐们外表美丽却蛇蝎心肠,都试着哄骗王子,嫁给他。
大姐为了穿上水晶鞋割掉了大脚趾,二姐则将脚后跟削掉了,是辛德瑞拉的鸟儿们指出她们脚上的异常,才让王子发现伪装。两姐妹的眼睛最终被小鸟啄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个版本的辛德瑞拉从头到尾都是善良纯真的小仙子形象,非常美好,但原型却并非如此。
在这里,灰姑娘并没有那么傻白甜,她经常向表面看起来友好的女家教说继母的坏话。
女家教则告诉她,要想解决问题就要杀死继母。可以猛地把大木箱的盖子盖上,夹断继母的喉咙,弄断她的脖子。
现在吸引大众目光的,是各种改编后的暗黑童话,如《沉睡魔咒》、《僵尸新娘》等。
大概是因为长大以后,比起温驯可口的儿童童话,我们更喜欢刺激一点的故事。所以阅读一下童话的前身,精怪故事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故事的设定是:在学校里,符合遵守老师规矩的人,就会变成兔子,这是“三好学生”的象征。皮皮鲁的班主任梦想是打造一个全兔班,但是皮皮鲁是个有思想的孩子,他的行为举止往往偏离老师设下的“标准答案”,因此成为了全班唯一一个保持人形的孩子。
家长们也觉得,“你碰到了好老师。老师严格一定有他的道理,这样的老师,一定很负责。”
在家长和老师的通力合作下,皮皮鲁最终失去了自己本来的相貌,成为兔子中的一员。
一个故事,同时讽刺了教育者的不称职、父母的功利心以及教育的不合理,且说明了人生没有既定对错,从来没有一本教科书能教人如何生活的道理。
塔塔尔教授曾指出,“在1937年版的《白雪公主》里,邪恶的皇后走到地下室里,去制作毒药,把苹果变得剧毒无比,地下室里到处都是乌鸦,骷髅,还有积满灰尘的神秘书籍。”
这样的情节虽然显得阴毒,但却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平淡生活,通过映射给了我们一个想象余地。
除了鲜花和阳光,我们需要喜欢了解更多的可能,希望离套路远一点,离现实近一点。
如果一味地让自己感受傻白甜,捂住眼睛和耳朵,或许以后会很难再打开那扇代表真相的天窗,也不敢再面对残酷的现实。
并非不好。我们当然无比珍视向往美好的品性,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人性的复杂,给自己多一些可能性。
残酷、黑暗、人心险恶……种种令人压抑的现实元素,无疑会让人失去观看电影时的初心——娱乐。而漫威深知这一点。热血、光明、正义必胜,无论如何总能符合“完美结局”的定义。
但童话、电影都和文学一样,属于生活的延伸,除了一些爆米花作品,感受一下深刻的主题,依旧是不错的。